找到相关内容109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析楚山禅师的禅法及其特色

    ,诸人还见么,若也见得,便可独步大方,横行海上,与佛祖把臂同游,不为分外。设或未然,拄杖子依前还是拄杖子。见山山,见水。天在头上,地在脚下。虽然如是,不入苍龙窟,焉知碧海深。”④  在楚山看来,...心脏。(2)相对肉体而言的“缘虑心”,就是具有思考作用的心,主要指精神活动中的意识功能。(3)“集起心”,即积集种子生起现行的第八识。(4)“如来藏心”即众生乃至宇宙中具有真实本性的真心。宋明理学中的...

    颜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5658894.html
  • ”与禅

    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山,见水。及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。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。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。”第二个阶段对我们分别心的否定,可以说万物皆空,万物一如,第三个...“”与禅龙 延提要: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同时也是启迪人类思想的一个重要源泉。与佛教,尤其禅宗有非常深的关系,文章讨论了佛教、禅宗和有关的代表性言论或公案,并与儒、道二家作了简单的比较...

    龙 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559920.html
  • 谈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

    有功,得到唐肃宗支持,才逐渐压倒北宗,终以南宗的胜利而告结。   三、禅师话语举隅 1、青原惟信(唐朝): “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山,见水。及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。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。” 《五灯会元》第十七卷 2、憨山德清(明末): “为学有三要,所谓不读《春秋》,不能涉世;不精老、庄,不能忘世;不参禅,不能出世。此三者,经世、出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2060316.html
  • 明月光含万象空禅的牧牛图颂

    「野花芳草自丛丛」,以禅人求道而言,未悟道之前,见山山,见水,而悟道中仍有了别之时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,经过「保任」「休歇」之後,见山仍人,见水,此时之「野花芳草自丛丛」境界完全...鲁如愚,当下荐取。即使在圣位中,不见有圣境之事物,已能见山仍山,见水。  (十)入尘垂手  露胸跣足入廛来,抹土涂灰笑满腮。  不用神仙真秘诀,直敖枯木放花开。  禅师崇尚悲智双用,不作自了...

    余静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266817.html
  • 修行的学程愈走愈稳愈宽广

    见山山,见水” ,那又如何呢?今天,你既然个修行人,日常生活就必须与宗教生活揉成一片,这才是佛子的本色。如果你只把佛学当知识来研读,你要想进入菩提修行的堂奥,那只能说是隔靴搔痒罢了。  我...” ,如果我们能时刻“念、住”,从念、住中成就自己,也带领周遭的人,成就他们自己,能如此葛藤牵扯才可以厘清,思怨纠结才可以了断。我们必要如此提升自己,因为我们不是本来就有眼光、有见地,祖师大德的...

    清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171146.html
  • 贾平凹创作中的禅的超越

    合而为一,生命荣辱,离愁别恨,喜怒哀乐,莫不知之分明,萦绕于心,使他们面对着这个世界建立了他们特有的意识和特有的形式。”这对存在的超越,精神的升华。更进一步,他又借禅的那则“见山山,见水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,再见山还是山,再见还是”的语录,直接表达了对人的生命与客观世界高度融合的向往。这人生追求,也是艺术追求。此时,人生世界在贾平凹那里只是一种体验和感应,非语言与理性所能表达。这种...

    石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5640788.html
  • 我对「看」的反省——见山非山,见水

      陈昌祈   东吴大学物理学系副教授   ……展现于眼前的山河大地竟然个人的「视觉经验」,浩瀚的天地原来就在我们的「心」里!这「见山非山,见水」的亲身...于眼前的山河大地竟然个人的「视觉经验」,浩瀚的天地原来就在我们的「心」里!这「见山非山,见水」的亲身体验。   经进一步检讨,我们更发现个人的「视觉经验」与「实物」不一不异,不可分别的。...

    陈昌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1341732.html
  • 论禅宗所谓的“本来面目”

    亦名六尘。六根与六尘相接,就会产生种种罪垢。也就是说,认识的发生,导致了“本来面目”的失落。  从认识的发展过程来看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人类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。在这个阶段里,相对观念还没有产生...的对象。这吮的人类,见到的山就不是山,也不是。等到将这些知识清除后,我们才能以一朵花的一朵花的态度在看一朵花,没有主客、物我的对立,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。这人类意识的最为发达的阶段,也是禅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750907.html
  • 略论慧远的禅智说与审美心理思想

    至理。而一般人并非能体认到这种双重结合的意蕴,只有“虚明朗其照,闲邃笃其情”的“幽人”,才能与之契合,把握其“神趣”。这正如唐代青原惟信禅师所说的: 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山,见水。乃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。而今得个体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。大众,这三般见解,别?[12]  这不仅涉及审美的客观性,更强调了审美的主观性,即客观的美呆板的、...

    张弘(普慧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3157966.html
  • 苏轼自然山水诗表现的禅宗思想

    第四句同样的,然表示的境界就不同。这就表现了对佛教的世间与出世间,或从凡入圣,从圣入凡,从正、反、合论理的说明。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七记载青原禅师的一段著名语录:“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山,见水。及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人处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。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。大众,这三般见解,别?有人缁素得出,许汝亲见老僧。”这“三般见解”就是禅宗“自性清净”、“悟”...

    (韩国)朴永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061476.html